<ul id="0o0ug"><wbr id="0o0ug"></wbr></ul><abbr id="0o0ug"><source id="0o0ug"></source></abbr>
  • <li id="0o0ug"><dl id="0o0ug"></dl></li>
  • <li id="0o0ug"></li>
    <abbr id="0o0ug"></abbr>
    <code id="0o0ug"></code>
    <rt id="0o0ug"></rt>
    日本就醫(yī)網(wǎng)

    日本專家解讀:癌癥相關VTE的抗凝治療

    日本就醫(yī)網(wǎng) 2024-02-20 09:47:37發(fā)布

    抗癌新藥在改善癌癥患者病情的同時,也增加了心血管系統(tǒng)并發(fā)癥。癌癥相關血栓(CAT)占門診化療癌癥患者死亡原因的9.2%,而其中,靜脈血栓栓塞(VTE)約占4成。

    癌癥相關VTE在所有癌癥中的發(fā)病率為5.9%。隨著癌癥的進展,發(fā)生頻率會增加。Stage IV期病例中發(fā)生率為11.2%,在肺腺癌和消化道癌癥中占比較高。近年來,隨著新機制抗癌藥物的臨床使用,其發(fā)生率呈迅速增加趨勢。據(jù)報道,從1995~2003年間增長了近30%。

    基于歐洲心臟病學會(ESC)和美國血液學會的最新指南,日本大阪國際癌癥中心的向井干夫教授在第82屆日本癌癥學會上解讀了”癌癥相關VTE的抗凝治療“要點。

    癌癥相關VTE的主要風險因素

    1)患者因素:年齡、性別、基礎疾病、蛋白質C/S等的血栓性因素、日常生活能力受限、VTE既往史等。

    2)癌癥因素:癌種和組織分型、基因、初次診斷時機、分級等。

    3)治療因素:藥物治療、中心靜脈導管、住院、手術等。

    其中,化療和分子靶向藥物等藥物治療會通過降低抗凝活性,誘發(fā)單核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的組織因子,過度激活血管內皮細胞而發(fā)生功能障礙,產(chǎn)生血管內皮細胞毒性,引起血小板過度激活等方式促進血栓形成(如圖)。

    ▲圖:癌癥治療導致血栓形成的機制

    抗腫瘤治療前應進行風險評估

    治療前進行風險評估,是為了安全、有效地實施抗腫瘤治療和VTE治療。

    除了評估心臟功能外,還要考慮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等基礎疾病和并發(fā)癥,對患者進行包括戒煙在內的生活方式改變的指導,以降低心血管并發(fā)癥的風險至最小化。

    VTE開始抗凝治療之前,需要綜合評估以下因素。

    T:血栓風險(Thromboembolic risk)

    B:出血風險(Bleeding risk)

    I:抗凝藥物與抗腫瘤藥物以及其他藥物間的相互作用(drug-drug Interactions)

    P:基于充分告知后的患者意愿(Patient preference)

    VTE高風險的判別標準:

    1)基線時:纖維蛋白原>4g/L且D二聚體>0.5mg/L

    2)基線時: D二聚體>1.5mg/L

    3)1個月后:D二聚體>1.5mg/L

    期待新藥研發(fā)

    對比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ASH、NCCN、國際血栓與癌癥倡議(ITAC-CME)和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的指南后.向井教授總結了癌癥相關VTE的預防和治療要點。

    ●VTE的一級預防

    對于低風險門診患者,不推薦進行抗凝治療。所有的指南均推薦,在慎重考慮抗腫瘤治療期間的出血風險后,僅對高風險門診患者和住院患者給予LMWH(低分子肝素)治療或直接口服抗凝劑(DOAC)。

    ●VTE的治療

    無論是VTE發(fā)生的急性期(1周內)、慢性期(3~6個月),還是延長期(6個月以上),所有指南均推薦發(fā)病后采用LMWH或DOAC抗凝治療。

    LMWH是所有歐美國家預防和治療VTE的標準治療方法,但在日本不適用。在可降低出血風險的第XI因子/活化第XI因子抑制劑上市前,只能采用LMWH或DOAC抗凝治療。

    上一篇

    日本癌癥免疫專家談“免疫”(四)| 癌癥的細胞免疫療法和諾貝爾獎的癌癥免疫療法是一回事嗎?

    ?我們日本就醫(yī)網(wǎng)經(jīng)常會碰到患者提出這個疑問:東京瀨田診所的免疫細胞治療和那個諾貝爾獎的免疫治療是一回事嗎?關于這個問題,我們繼續(xù)請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