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0o0ug"><wbr id="0o0ug"></wbr></ul><abbr id="0o0ug"><source id="0o0ug"></source></abbr>
  • <li id="0o0ug"><dl id="0o0ug"></dl></li>
  • <li id="0o0ug"></li>
    <abbr id="0o0ug"></abbr>
    <code id="0o0ug"></code>
    <rt id="0o0ug"></rt>
    日本就醫網

    乏力/虛弱

    日本就醫網 2022-05-24 13:49:20發布

    (一)定義

    乏力是患者感受到疲勞、虛弱或困倦等不適的一種主觀感覺,體現為身體、認知和情感功能的不同程度受損,是一種非常主觀的多維體驗和感受。在健康個體,乏力、疲勞是促使機體停止當前任務、 進行休整調養的一種必不可少的反應機制,這種反應可避免機體因過度透支、消耗帶來的永久性損傷 等不良后果,是一種保護性的機制。乏力本身就是一個綜合征,從身體的功能狀況出發,常被描述為 一個肌肉無力、容易疲勞和完成任務的能力下降;從認知方面而言,包括注意力的集中或維持困難和記憶力變差;從情感方面來講,往往表現為對活動的動機或興趣減退、情緒低下。因為乏力是一種主觀感覺,所以學術界對其界定也并沒有完全達成一致。有時用困乏、無力或精神不振等來描述身體功能狀況而用疲倦來描述認知或情感方面的乏力狀況。

    (二)概述

    乏力癥狀在腫瘤患者中較為常見,也是所有接受抗腫瘤治療患者中遇到的最常見的癥狀之一,并且可以伴隨疾病而持續存在,不適感強烈,甚至超過了疼痛、惡心、嘔吐等癥狀,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日常活動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在很長的一個時期內,由于一直關注一些其他常見的癥狀如惡心、嘔吐、疼痛等,腫瘤患者的疲勞癥狀一直沒有被正確的認識和積極的干預。

    同健康個體出現的"乏力”不同,腫瘤相關性乏力(cancer-related fatigue,CRF)與機體的疲勞程度并不成正比,且休息或睡眠后也不能有效緩解這一癥狀。CRF也是腫瘤患者,尤其是出現惡液質的腫瘤患者十分常見的一組癥狀,有時還是就診時的首發癥狀。乏力可以貫穿在整個疾病發生、發展和治療的過程中,如在接受化療和放療的情況下,高達96%的患者可出現乏力癥狀,而在接受生物反應調節劑如a干擾素和IL-2的治療時,幾乎所有患者均可出現較為嚴重的乏力現象。患者不僅在接受抗腫瘤治療階段會出現乏力癥狀,即使在治療結束后,甚至腫瘤已經治愈的情況下,乏力現象依然可以持續存在數月或數年之久。腫瘤幸存者也可能持續遭受乏力的困擾,造成身體功能或認知功能的減退,影響著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而相對于那些沒有乏力癥狀的患者,出現乏力的患者具有相對較差的身體功能和生活質量以及更大的心理壓力。

    (三)乏力的發生機制

    導致乏力產生的具體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已有的臨床研究發現,很多的相關因素參與了乏力發生,包括疾病本身、治療過程的影響以及其他一系列慢性生理、心理狀態的改變,如貧血、疼痛、代謝紊亂、焦慮、抑郁、睡眠障礙、活動受限、營養不良、炎癥等均可導致乏力癥狀的產生。此外,疾病進展時(如腫瘤細胞過度增生等)需要大量的能量和原料,因此,能量代謝紊亂和組織消耗,尤其是大量的骨骼肌消耗也是造成患者乏力的主要原因之一。中晚期腫瘤患者的乏力癥狀常常由腫瘤、治療和促炎細胞因子(IL-l、IL-6、TNF-a)共同引起, 細胞因子可能是引起貧血、發熱、疼痛、惡液質、抑郁癥的共同介質。如果存在并發癥如充血性心力衰竭、腎、肝功能衰竭等可加劇乏力癥狀。

    可以從生理、解剖和心理的角度對CRF進行分析。中樞調節模型認為疲勞發生在大腦和脊髓(“中樞性乏力”,相對于發生在神經肌肉接頭和肌肉組織的“周圍性乏力”)。中樞性乏力,被定義為對志愿/自主活動的啟動感到困難或開始后難以為繼,具體描述為“在沒有明顯的認知功能不足或運動障礙的情況下,對需要由自我激勵和內在因素啟動的一些身體和精神的工作自認為不能完成或無力完成”。乏力被認為是一種受動機和驅動、 恐懼和憤怒,以及先前活動的記憶等影響的復雜情感。有學者認為,認知和感覺中樞調節障礙可能是這類綜合征的基礎,但在病理生理上還缺乏很合理的解釋。另外,基底節被認為是中樞性疲勞產生的一個潛在的致病機制來源,但幾乎沒有對人體乏力狀態下進行大腦成像的研究,疲勞的意識感覺是否僅僅與大腦的特定部位有關還是與全腦活動相關, 目前仍是未知。

    建立CRF的因果關系模型面臨著許多困難和挑戰。首先,并非所有高危患者會出現此癥狀。根據美國國家綜合腫瘤網(NCCN)指南,CRF的原因包括腫瘤本身、化療、骨髓移植、免疫治療、放射治療、貧血等,已被確認參與CRF發生的常見原因包括疼痛、情緒困擾、睡眠障礙、貧血、營養缺乏、心臟的功能失調以及其他的合并癥。但即便如此,也并不是所有有這些嚴重病理狀況的患者都會出現乏力。疾病的預后和腫瘤對治療的反應的差異可能進一步影響這種癥狀的發展。此外,CRF的出現并不是由單一的因素引起,而是一系列的危險因素(有時也被稱為“因果關系網絡”)共同作用的結果。 致病因素(如腫瘤治療、感染、使用影響中樞神經功能的藥物等)與宿主的機體易感性之間復雜的相互作用是CRF產生的基礎。臨床觀察表明,每個不同的個體CRF的產生和進展,均是由涉及多個身體的和心理的不同因素共同參與所導致的。

    有學者也將乏力分為原發性乏力和繼發性乏力,前者由基礎疾病(如腫瘤)直接引起,其具體機制可能是通過肌肉代謝與ATP轉換和能量耗竭(外周途徑)或中樞途徑起作用,而且與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和5-羥色胺的代謝失調有關,此外,促炎性細胞因子的釋放與原發性乏力也密切相關;后者繼發于原發基礎疾病(如腫瘤)相關的并發癥、合并癥或藥物如貧血、感染、代謝紊亂、內分泌異常、抑 郁、失眠、鎮靜藥物的使用等。也有學者認為,除了上述因素外,與惡液質乏力癥狀相關的因素還有下丘腦食欲調節中樞功能障礙、肌肉蛋白分解旺盛以及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等。

    上一篇

    非自愿主觀體重丟失

    ?在惡液質狀態下,體重減輕普遍存在,也是最先被患者及其家庭成員發現的癥狀。惡液質時伴隨的體重減輕是非自愿性的,也就是說,患者主觀上并......
    下一篇

    貧血

    ?(―)定義貧血是指循環中血紅蛋白量的下降伴或不伴紅細胞數量的減少,可導致血液攜氧能力的下降。(二)概述貧血可由腫瘤或腫瘤的相關治療......